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13机器学习实战之PCA(1)
阅读量:6708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5

本文共 4010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3 分钟。

降维技术

对数据进行降维有如下一系列的原因:

  1. 使得数据集更容易使用
  2. 降低很多算法的计算开销
  3. 去除噪音
  4. 使得结果易懂

 

在以下3种降维技术中, PCA的应用目前最为广泛,因此本章主要关注PCA。

 

    1. 主成分分析(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, PCA)
    • 通俗理解:就是找出一个最主要的特征,然后进行分析。
    • 在PCA中,数据集从原始坐标系转换为新的坐标系。新的坐标系选择由数据本身决定。第一个新轴选择数据中方差最大的方向。第二轴与第一轴正交,且具有最大方差的方向。对于原始数据中的所有特性,都要重复这个过程。我们会发现大多数方差都包含在前几个坐标轴中,因此,我们可以忽略其余的坐标轴,并减少数据的维数。
    • 例如: 考察一个人的智力情况,就直接看数学成绩就行(存在:数学、语文、英语成绩)
    1. 因子分析(Factor Analysis)
    • 通俗理解:将多个实测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。它反映一种降维的思想,通过降维将相关性高的变量聚在一起,从而减少需要分析的变量的数量,而减少问题分析的复杂性
    • 例如: 考察一个人的整体情况,就直接组合3样成绩(隐变量),看平均成绩就行(存在:数学、语文、英语成绩)
    • 应用的领域:社会科学、金融和其他领域
    • 在因子分析中,我们
      • 假设观察数据的成分中有一些观察不到的隐变量(latent variable)。
      • 假设观察数据是这些隐变量和某些噪音的线性组合。
      • 那么隐变量的数据可能比观察数据的数目少,也就说通过找到隐变量就可以实现数据的降维。
    1. 独立成分分析(Independ Component Analysis, ICA)
    • 通俗理解:ICA 认为观测信号是若干个独立信号的线性组合,ICA 要做的是一个解混过程。
    • 例如:我们去ktv唱歌,想辨别唱的是什么歌曲?ICA 是观察发现是原唱唱的一首歌【2个独立的声音(原唱/主唱)】。
    • ICA 是假设数据是从 N 个数据源混合组成的,这一点和因子分析有些类似,这些数据源之间在统计上是相互独立的,而在 PCA 中只假设数据是不 相关(线性关系)的。
    • 同因子分析一样,如果数据源的数目少于观察数据的数目,则可以实现降维

1.PCA简介

PCA(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):也是一个梯度分析的应用,不仅是机器学习的算法,也是统计学的经典算法

 

1.1 举个例子

例如下面一个两个特征的一个训练集,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特征,扔掉一个特征

1.1-1

下图分别是扔掉了特征一和特征二的两种方案,很明显右边这种的效果会更好一些,因为访问二扔掉特征二以后,点之间的分布情况更接近与原图,但是这不是更好的

1.1-2

我们希望有一根直线,是斜着的,我们希望将所有的点都映射到这条直线上,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成功的将二维降到了一维,与此同时,这些点更加趋近与原来的点的分布情况,换句话说,点和点之间的距离比无论是映射到x还是映射到y周,他们之间的区分度都更加的大,也就更加容易区分

1.1-3

1.2 总结

那么如何找到这个让样本间间距最大的轴? 如何定义样本间间距? 事实上有一个指标可以之间定义样本间的距离,就是方差(Variance)(方差:描述样本整体之间的疏密的一个指标,方差越大,代表样本之间越稀疏,方差越小,代表样本之间越紧密)

1.2-1:方差

1-6

第一步: 将样例的均值归为0 (demean)(归0:所有样本都减去他们的均值),使得均值为0,这样可以简化方差的公式

1.2-2

1.3 推导

1.3-1

进行均值归0操作以后,就是下面的式子

1.3-2

注:|Xproject|的平均值也是一个向量

X(i)映射到w的距离实际上就是X(i)与w的点乘(蓝色的线),根据定义推导,其值实际上就是Xproject

1.3-3

此时我们的目标函数就可以化简成

1.3-4

这是一个目标函数的最优化问题,使用梯度上升法解决。 当然我们也可以之间使用数学原理推导出结果,这里我们主要关注使用搜索的策略来求解主成分分析法,这样我们对梯度上升发和梯度下降法也可以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

1.4 与线性回归的区别

1.4-1

1.4-2

1.主成分分析法的两个轴都是特征,线性回归y轴是目标结果值 2.主成分分析法的点是垂直于方差轴直线的,线性回归的点事垂直于x轴的


2.使用梯度上升法解决PCA问题

2-1

1.注意上面式子里的每一个(X1(i)·w1+X2(i)·w2+......Xn(i)·wn)都是一个X(i)和w的点乘,所以式子可以进一步化解, 2.化简过后可以进行向量化,即每一个∑(X(i)·w1)·X1(i) 可以看成是(X·w)这个向量的转置(本来是个行向量,转置后是1行m列的列向量)X这个矩阵(m行n列)做点乘等到的其中一项的相乘相加的结果 3.最后根据转置法则 ((AB)T=BTAT)转换成最后的结果

2-2

2-3


3.主成分PCA的实现

In [1]:
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matplotlib.pyplot as plt
In [2]:
X = np.empty((100, 2))X[:, 0] = np.random.uniform(0., 100., size=100)# 0.75倍的X[:,0]加上3加上一个噪音X[:, 1] = 0.75 * X[:, 0] + 3. + np.random.normal(0., 10., size=100)
In [3]:
plt.scatter(X[:, 0], X[:, 1])plt.show()
 
 
  1. 均值归0
In [4]:
def demean(X):    return X - np.mean(X, axis=0)
In [5]:
X_demean = demean(X)plt.scatter(X_demean[:, 0], X_demean[:, 1])plt.show()
 
 

2.梯度上升法

In [6]:
def f(w, X):    return np.sum((X.dot(w) ** 2)) / len(X)
In [7]:
def df_math(w, X):    return X.T.dot(X.dot(w)) * 2. / len(X)
In [8]:
def df_debug(w, X, epsilon=0.0001):    res = np.empty(len(w))    for i in range(len(w)):        w_1 = w.copy()        w_1[i] += epsilon        w_2 = w.copy()        w_2[i] -= epsilon        res[i] = (f(w_1, X) - f(w_2, X)) / (2 * epsilon)    return res
In [9]:
def direction(w):    """计算单位向量"""    return w / np.linalg.norm(w)def gradient_ascent(df, X, inital_w, eta, n_iters=1e4, epsilon=1e-8):    w = direction(inital_w)    cur_iter = 0    while cur_iter < n_iters:        gradient = df(w, X)        last_w = w        w = w + eta * gradient        # 注意1:每次求单位向量        w = direction(w)        if abs(f(w, X) - f(last_w, X)) < epsilon:            break        cur_iter = cur_iter + 1    return w
In [10]:
# 初始值不能为0,因为将0带入求导公式,会发现得0,没有任何方向# 因为对于我们的目标函数来说,w=0本身就是一个最小值点# 注意2:不能从0向量开始initial_w = np.random.random(X.shape[1])initial_w
Out[10]:
array([0.20756275, 0.7484594 ])
In [12]:
eta = 0.001# 注意3:不能使用StandardScaler标准化数据# 因为我们本来就是要使得方差最大,而标准化的目的是使得方差为1# 使用debug模式gradient_ascent(df_debug, X_demean, initial_w, eta)
Out[12]:
array([0.78302143, 0.62199473])
In [13]:
# 使用math数学解gradient_ascent(df_math, X_demean, initial_w, eta)
Out[13]:
array([0.78302143, 0.62199473])
In [14]:
w = gradient_ascent(df_math, X_demean, initial_w, eta)plt.scatter(X_demean[:, 0], X_demean[:, 1])# 这个轴就是我们求出的第一个主成分plt.plot([0, w[0] * 30], [0, w[1] * 30], color='r')plt.show()
 

转载于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xinmomoyan/p/10635380.html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文件处理之处理模式及其黑魔法
查看>>
基于FPGA的电压表与串口通信(下)
查看>>
How to Allow Apps from Anywhere in macOS Gatekeeper (Mojave, Sierra, High Sierra)
查看>>
Windows 下目录切换以及挂载小技巧
查看>>
读取STGMEDIUM中的数据
查看>>
linux命令之添加删除磁盘分区
查看>>
Canvas练习
查看>>
Mac 常用命令及快捷键
查看>>
post
查看>>
Javascript面向对象编程(三) 非构造函数的继承
查看>>
[python机器学习及实践(6)]Sklearn实现主成分分析(PCA)
查看>>
Jquery 错误提示插件
查看>>
关于ARC和MRC
查看>>
history.back(-1)和history.go(-1)的区别
查看>>
数据表删除、清空操作
查看>>
如何实现类似于: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五 这种形式
查看>>
Java面向对象----Java面向对象(OOP)概念
查看>>
Linux下Moodle平台的快速安装方案
查看>>
京东招聘架构师 暂停招聘
查看>>
C# 判断是否是在设计模式下有效的方法
查看>>